top of page

爸媽的挑戰:想帶孩子參加活動,又怕他失控!! 我該怎麼辦?

帶著孩子去參加團體活動,是許多自閉症孩子的爸媽感到相當挑戰的一件事。希望孩子能參加團體活動,幫助他增加人際互動經驗,但又擔心孩子在團體中情緒失控或是行為失控。

面對這樣的狀況,心中也常有擔憂,讓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是幫助孩子增加互動經驗?還是製造孩子的挫折感?到底我們該怎麼辦呢?

我想在談幫助孩子以前,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行為不是憑空而來的,常常是與周遭環境、他人互動的反應結果。我們面對孩子的狀況不能只聚焦在孩子一個人上,而應該把環境與周遭相關人等一併拉進來觀察與評估。

以下以一個簡單故事案例與大家分享,如何協助孩子!

故事:小寶是個喜歡畫畫的自閉兒,第一次和媽媽參加周末藝術創作課程。來到新的環境,本來有點緊張,但是發現教室有許多玩具,馬上吸引小寶的注意力。於是,小寶一邊玩著他最愛的車子排列遊戲,一邊等著課程開始。

課程開始後,媽媽請小寶將玩具收到櫃子哩,小寶拒絕。媽媽強制把玩具車收到櫃子,引起小寶很大的情緒反應,小寶開始大聲哭鬧。課程開始後,小寶還是持續哭鬧,直到老師將材料軟管遞給小寶,小寶雖然還是哭泣,但因為對材料感到好奇所以也開始玩起了管子。小寶對於手上軟軟的管子很有興趣,將它拿在手上不斷地摺了又摺。正當他很專注地摺管子時,媽媽請他照老師方法黏貼管子,原本安靜下來的小寶,又開始生氣大哭。媽媽對於孩子多次的失控情緒與行為感到很無助,小寶屢次看似安靜下來,為何卻又突然失控生氣和哭泣呢?

幫助孩子參與團體小撇步

活動前的預告與準備:

預告準備三階段,從活動開始數天前,到活動開始前幾分鐘。

第一階段:數天前可以預告孩子即將參加團體的相關事情。

比如:這是一個怎樣的團體,在哪邊舉行,會有那些人在團體裏面,團體將會怎麼進行等。同時觀察和聽聽孩子對於參加活動的心情還有情緒行為反應。如果孩子有什麼疑慮,也可以提前了解與溝通。

第二階段:活動前一天,再次預告孩子明天活動相關資訊。

因為孩子的狀況隨時在變,再次的預告與觀察,除了可以讓孩子更有心理準備外,也可以預防意外發生。

第三階段:活動開始前的幾分鐘是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家長忽略的時間。

如果沒有特殊狀況,家長總覺得人到了就沒事了。其實不然。從上述的案例中,小寶在活動前幾分鐘不哭不鬧的在玩玩具,這樣的狀況許多人都覺得沒問題,但為什麼小寶會在活動開始後情緒失控呢?對於自閉的孩子來說,情緒轉換是他們較受考驗的能力,要他從喜歡的活動中抽離本來就一個大挑戰。所以,正式活動前盡量別讓孩子從事別的事情,可以帶孩子認識環境,和孩子聊聊如果團體進行中不舒服可以跟誰說,可以怎麼做。這樣除了降低孩子的焦慮,也可以培養孩子如何面對情緒的能力。

二、活動中的觀察與鼓勵

觀察鼓勵,從活動開始,持續到活動結束後。

故事中,小寶雖因不能玩玩具而哭泣,但仍留在團體裏面,也接受了老師的邀請開始玩活動媒材。這時候媽媽,可以對小寶的參與給予肯定(1.留在團體2.接受邀請)。進一步,媽媽可以透過和孩子一起探索媒材的行動來鼓勵孩子投入活動。另一個在活動中觀察鼓勵孩子的秘訣是:以孩子為本位出發,而不是以家長或老師的角度來要求孩子去符合規範。小寶投入對媒材探索後,又因媽媽再次要求要以老師的方式去創作而情緒失控。案例中,媽媽擔心我的孩子沒有照老師說的做,而忽略了孩子正在用他的方式參與媒材創作。再次被打斷的小寶,情緒失控是必然的。當時如果可以看見孩子的獨特性,讓他用他的方式創作,那麼孩子不但能有一個歡樂的創作互動體驗,也可以讓他的創意被其他成員看見。人際互動不單只侷限在於語言和肢體,創作作品的被看見也是一種互動。

陪伴孩子成長本來就是挑戰!

上述簡單兩大介入方式,讓我們對孩子失控情緒與問題行為有較完整的脈絡觀察與分析,這樣一來對幫助孩子上才能有最大效益。

#銜接 #情緒表達 #練習 #團體活動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No tags yet.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