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不同的方式看見孩子 WAYS OF SEEING

認識世界的方式。觀看孩子的方式
※觀看先於言語。在發展的脈絡中,孩童先會觀看和辨識,接著才會說話。
※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考特(Winnicott)說:「觀察與被觀察,是我存在的理由。」
※藉由觀看,我們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;接著,我們才用言語解釋這個世界。
※美國舞蹈治療師 Suzi Tortora 提出的兩大理論
¤ The Dancing :強調舞蹈動作可作為溝通媒介,彼此對話
¤ Ways of seeing: 幫助成人觀察與和幼兒互動
透過舞蹈/動作來與孩子對話

※鏡映-Mirroring
¤與孩子做相同的事情,讓孩子覺得被看見、被陪伴
¤如:像鏡子般重複動作,一起玩球、走路、玩手指
※同頻-Attunement
¤在動作中,感受孩子的所需,在動作上作出調整
¤如:調整玩球的節奏或方式,投注情緒於其中
※敘說-Verbalisation / Narrative
¤說出正在進行的動作,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
¤「你換動作了,不只用力拍球,也輕輕地摸球。」
※統整-Verbal Progrssion
¤幫助孩子整合其動作和情緒、內在需求間的關係
¤「你輕輕地摸球,好像你也很想被媽媽照顧。」
‘Ways of Seeing’ (Tortora, S. 2006) 核心原則
¤ 重視「關係」(Relationship)
¤ 不論多麼獨特的動作,皆應視為一種溝通(Communication)
¤ 跟隨孩子的帶領(Follow the child’s led)
¤ 以孩子的方式動作,體驗他/她所感受到的世界
¤ 創造出情境,讓孩子可同時經驗自身的功能, 以及原有的連結方式,並有機會向外探索
‘Ways of Seeing’ (Tortora, S. 2006) 四步驟進程

過程中,建立大腦發展感知、記憶和計畫的能力。
享受在重複性動作模式中,保持它的簡單性。
遊戲也是一種學習,它需要時間
父母親應該遊戲中陪伴孩子的成長,因為,唯有在遊戲的過程中,獨立的個體才能變得具有創造性,且展現出全然人格樣貌,進而可以去發現與探索個體本身的能力。(溫尼考特,1971)
